據全國農作物病蟲測報網監測調查和專家會商分析,受冬季氣溫偏高、土壤濕度偏大等因素影響,2017年農作物病蟲害呈重發趨勢,預計發生面積比上年增加9.7%。主要特點:
遷飛性害蟲重發威脅大
水稻“兩遷”害蟲發生期提前、發生代次增加。稻飛虱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區偏重或大發生,發生面積比上年增加27.5%。
]]>合理修剪:合理修剪可調節葡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,疏除過密枝葉、過多果粒(果穗)可增強樹勢和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。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,減少病蟲的危害機率。
果穗套袋:果穗通過套袋后可避免病蟲對葡萄果粒的危害和浸染,同時避開化學藥物防治時對果實的污染。幼果期用新高脂膜400倍液+殺菌劑噴施果面,可降解果銹,降低裂果率,優化果實呼吸質量和著色光度。葡萄粒灰粉多。
避雨栽培:葡萄的霜霉病、黑痘病、白腐病、褐斑病等大多數病害其雨水是傳播病菌的主要途徑。栽培上,在葡萄園內搭建連棟、單棟和簡易單行避雨膜架實行避雨栽培。植株春季萌芽時開始覆膜,根據不同的品種雨后至落葉前揭膜,并及時噴施新高脂膜配合針對性殺菌劑有效地減少病害的發生。
]]>1、植保八字方針: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
2、豆莢螟:初孵幼蟲蛀入嫩莢或花蕾取食,造成落花落蕾。3齡后蛀入莢內取食豆粒,每莢1頭幼蟲,少數2-3頭,被害豆莢雨后腐爛。(啃食花蕾,蛀食豆莢)幼蟲期8-10天,防治原則是“治花不治莢”。從開始現蕾每10天噴蕾、花1次,施藥時應在上午10點之前。
3、稻縱卷葉螟:初孵幼蟲取食心葉,出現針頭狀小點,也有先在葉鞘內為害,隨著蟲齡增大,吐絲啜稻葉兩邊葉緣,縱卷葉片成圓筒狀蟲苞,幼蟲藏身其中啃食葉肉,留下表皮成白色條斑,嚴重為害時導致植株枯死。低齡幼蟲綠色,后轉黃綠色,成熟幼蟲桔紅色,胸部毛片周圍黑色,腹部毛片黃綠色。適溫高濕產卵量大。
]]>